软著鉴别材料如何写-软著转化效益证明材料
软件著作权(软著)的鉴别材料主要包括程序和文档的鉴别材料。这些材料是版权中心审核的重中之重,其质量直接影响软件著作权登记的通过率。以下是关于如何编写软著鉴别材料以及软著转化效益证明材料的详细指导:
软著鉴别材料编写指南
程序鉴别材料
程序鉴别材料实际上就是软件的源代码文档。编写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1. 代码量要求:
通常需要提供软件源代码的前1500行和后1500行,如果源代码总行数不足3000行,则需提供全部源代码。
每页代码应不少于50行,总共需准备60页。
2. 格式要求:
页眉应添加软著名称、版本号和页码。
代码文档内不要体现第三方版权信息,如有中文注释,最好加上,以便于审核人员理解。
删除不必要的空行,但保留合理的空行。
3. 其他注意事项:
软件代码应与申请时填写的开发语言保持一致性。
如果代码中存在机密部分,可以用黑色宽斜线覆盖。
文档鉴别材料
文档鉴别材料即软件使用说明,应详细阐述软件的使用步骤,并以图文形式呈现。编写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1. 内容要求:
文档应包含封面、目录、软件说明和功能使用说明四个板块。
每张软件截图应配上相应的使用说明。
2. 格式要求:
页眉应添加软件名称、版本号和页码。
材料应合理有序,注意排版、格式和序号的标注。
3. 页数要求:
文档总页数建议控制在15页至30页之间,太少可能介绍不清楚,太多则增加审核工作量。如果文档总页数超过60页,只需提供前30页和后30页;如果不足60页,则需提供全部文档。
软著转化效益证明材料编写指南
软著转化效益证明材料是用于证明软件著作权转化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文件。编写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软件基本信息:
软件名称、版本号、开发者信息等。
2. 转化情况说明:
描述软件著作权是如何转化的,例如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授权使用等方式。
3. 经济效益证明:
提供转化后软件所产生的销售收入、利润、市场份额等经济效益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财务报表、销售记录、市场分析报告等方式获得。
4. 社会效益证明:
如果软件著作权转化后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改善了用户体验等,也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5.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如合同、协议、证书、报告等能够证明软件著作权转化及效益的相关文件。
在编写软著转化效益证明材料时,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附上必要的证明材料以支持所述内容。材料的表述应清晰、有条理,以便于审核人员理解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