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著专利挂名(发明专利挂名)
关于软著(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的挂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软著挂名
定义:软著挂名是指在软件著作权申请或授权的文件上列出的著作权人的名字。这意味着列入软著挂名中的著作权人可以享有软件著作权的各项权益,如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等。
人数限制:软著可以挂靠的人数通常没有明确的上限,多个人可以共同享有同一份软件著作权。这取决于著作权法和相关规定,以及著作权登记机构的具体要求。
流程与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软著资源:包括软件的技术领域、类型以及著作权人位置等。
支付费用:软著挂名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具体金额与软著的类型、著作权人位置等因素有关。
办理著作权登记:通过著作权登记机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挂名才能生效。需要注意的是,挂名必须基于真实的贡献,避免虚假挂名。
二、发明专利挂名
定义:发明专利挂名是指在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的文件上列出的发明创造者的名字。这是专利权归属的重要标识,意味着列入专利挂名中的发明人才能享有专利权益,如授权、转让、许可使用等。
人数限制:一项专利中允许出现的发明人人数是没有限制的,但评审单位对专利的发明人位置有一定的认可范围。通常来说,变更专利的前四发明人比较受认可。这意味着在挂名时,需要关注发明人的位置,以及该位置是否对个人的职称评定、课题申请等有利。
流程与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专利资源:包括专利的技术领域、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发明人位置等。
支付费用:专利挂名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费用的多少与专利的类型、发明人和发明人位置有关。
办理著录项目变更登记:通过专利局进行著录项目变更登记,经过专利局审核后挂名才能生效。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挂名必须基于真实的贡献,避免虚挂或错挂。
三、软著与发明专利挂名的区别
保护对象不同:软著主要保护的是软件程序、程序代码等软件的著作权;而发明专利则主要保护的是新型的科技发明、创新和设计。
申请流程与难度不同:软著的申请相对比较简单,流程较短;而发明专利的申请流程相对复杂,需要提交更多材料并经过审查、公告、授权等多个环节,且申请难度相对较高。
权益与保护期限不同:软著和发明专利的权益内容和保护期限也有所不同。软著的权利人享有著作权、署名权、修改权等多项权利,保护期限为50年;而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独占权等权利,保护期限一般为20年。
软著和发明专利的挂名在定义、人数限制、流程与注意事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进行挂名操作时,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挂名方式和资源,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